家长如何深度参与到听觉口语法教学中
家长如何深度参与到听觉口语法教学中
西安市第二聋哑学校 刘芳
近二三十年,在特殊教育领域,提倡家长参与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已经是一种非常主流的观点。作为听障儿童口语教育方法之一的听觉口语法亦非常重视家长参与的重要作用,它隐含着一个基本信念:家长作为听障儿童的照顾者和抚养人,有能力成为听障儿童语言发展的推动者和促进者,参与听觉口语课程模式不仅是听障儿童家长的一种权利,更是一种必需的义务。那么家长是不是只要给孩子佩戴好助听器或者耳蜗,定期带孩子到康复机构接受听觉口语法的训练就算是完成任务了呢?不,当然不是!作为家长,必须从以下六个方面深度参与到听觉口语法中,才有可能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一、做孩子生活的照顾者和行为的管理者
如今家长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教过去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孕期的检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孩子的听力损失很快就被筛查出来,家长会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听力学干预,为孩子佩戴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并带孩子到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听觉言语训练。自然而然,接受听觉口语法训练的孩子年龄也越来越小了,很多康复中心都有了刚过1岁就来上小课的孩子。
1岁多的听障孩子和1岁多的正常孩子一样,有的甚至还不会走路,需要家长抱着,时不时需要喝奶或者小便,这时就需要家长及时满足孩子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对于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他对教室中的一切物品都充满好,想要自己去触摸、探索一番,这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家长还是应该要留心孩子的举动,告诉孩子不能随意去触碰哪些危险的东西,并及时把孩子放乱的物品放到原来的地方。对于孩子的危险举动要及时制止,避免发生事故。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孩子出现乱丢玩具、不听指令等行为时,家长就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管理,以便训练顺利进行。
今年我带了一个小男孩毛毛,毛毛刚来的时候只有1岁1个月,还不会走路,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乖乖的坐在妈妈怀里面,比较配合老师进行活动,但是3个月后,毛毛开始学习走路了,他来上课时不再愿意待在妈妈怀里,也不愿意坐小椅子,他对教室中的其他物品远远大于我准备的玩教具,总是颤颤巍巍地迈着小短腿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训练的效果很差。因此,我和毛毛妈妈商量之后,决定由妈妈负责照管孩子的安全,保证孩子不做危险的事,不动水壶等危险物品,在孩子走路扶好孩子防止摔跤,我则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动作,给孩子及时输入合适的语言,为家长讲解我使用到的技巧和方法,争取家长和孩子每节课都有收获。又过了2个月,孩子的配合度明显高了很多,不仅能配合老师进行活动,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了,我和妈妈都为孩子的进步感到高兴。
二、做孩子情绪的疏导者
在听觉口语训练初期,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刚接触一个新的环境、一个新的老师和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时,心理上难免缺乏安全感、焦虑,有些排斥与陌生人的交往活动,出现了一系列不适应的现象,比如情绪不稳定、来时哭闹,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也不主动参加训练活动或其他游戏活动,只愿意待在爸爸妈妈的身边,只跟爸爸妈妈互动等。这时就需要家长可以通过抚摸、亲吻、拥抱等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然后引导她跟老师进行互动,如发现有点滴的进步则肯定她的行为表现,让她体验到跟老师玩玩具或者做游戏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消除她的紧张、焦虑心理。
另外,幼儿情绪的冲动性与易感性非常强,他们的情绪变化快,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情境性强。同时,他们的情绪易受到他人的感染。因此,家长在听觉口语法的训练过程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用自己的开朗和轻松去感染孩子,多鼓励表扬,引导孩子达成相应的听觉言语目标。
就像我有一次给1岁2个月的晨晨上小课,因为他是双耳蜗,开机2个月,处于对声音很敏感的时期,我想让他尽可能多的聆听各种不同的声音。于是我吹了一个气球,然后双手拉扯着气球嘴,给气球放气,气球发出了尖锐的声音,晨晨有点被吓到了,就钻进了妈妈的怀里,不肯出来。晨晨的妈妈非常明智,她先是轻声安慰了一会孩子,等孩子不那么害怕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吹了一个气球,然后拉着孩子的手给气球放气,孩子明白了这个声音是气球发出的,而且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就不再害怕了,反而很喜欢,一直要求妈妈吹气球,然后他自己给气球放气,聆听那个有趣的声音。假设当时妈妈没有对孩子的情绪进行有效的疏导,晨晨就体会不到玩声音的乐趣,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做一个认真的学习者
在听觉口语法的训练中,家长要学习的知识和技巧繁多,除了听力学、助听辅具、行为改变技术外,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听觉口语法的教学技巧。如强化听能管理能力;适时遮住口型,减少或排除其他感官输入,使孩子大脑有机会处理来自有损伤的听觉系统传送的声音信息,避免唇读;多使用超音段技巧,利用语音的声调、节奏、轻重的变化引起孩子对声音的注意;平行谈话的技巧,在孩子还不会表达或不知道如何准确表达的情况下,说出孩子想说的话等等。家长不但要将这些知识和技巧了然于心,而且要在每个需要家长实践相应技巧的环节中认真操作,听取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不断改进,并将这些技巧灵活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建议家长准备一个笔记本,在上小课时将老师上课时的活动、技巧和操作方法、孩子的反应等记录下来,方便自己随时翻看。这样坚持一学期下来,会积累很多有趣的活动和丰富多样的康复技巧,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即使是在孩子上正常幼儿园后,还能时不时的翻出来,强化记忆中已经模糊不清的方法和技巧。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家长都做得很好,能及时做好笔记,记录下关键的方法和技巧,只是提醒家长朋友们不要在记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了,而是要经常翻看,温故而知新。
四、做一个积极地合作者
AVT要求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家长不仅仅是学习者,也是康复教师的合作者。首先,在刚开始训练时,家长要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性格特点、听力、语言程度等等,配合老师进行孩子个别化目标的制定。其次,在训练过程中进行教学配合,家长需要配合老师进行示范,帮助孩子理解活动或者游戏的步骤和技巧。然后,在课后要积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认真完成老师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后练习。另外,如果孩子听力有变化或者下降,家长要及时向老师和听力师反映具体细节,并及时调机。
霖霖的妈妈和爷爷就是非常好的合作者,霖霖今年2岁了,可能是男孩子的天性就比较调皮,他上课时总是不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喜欢自己玩自己的,霖霖的妈妈和爷爷非常着急,担心孩子长此以往,影响他的康复效果。我和妈妈经过一些交流后,安抚了妈妈焦虑的情绪,确定了多采用轮替的方法,上课时由我和妈妈、爷爷三个人先进行游戏和活动,并假装玩的很开心的样子,霖霖的注意力果然被吸引过来了,渐渐体会到和妈妈、爷爷一起玩的乐趣,妈妈和爷爷也很配合,一直坚持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和训练,效果很好,一段时间后,两位家长都说霖霖进步了,很感激老师,其实这不仅仅靠老师的指导,家长全力配合也是功不可没的。
五、做一个理性的评价者
在AVT课程中,家长除了学习康复方法、积极配合老师教学外,还要学习做一个理性的评价者。客观地评价自己是否完全掌握了老师教授的全部方法和技巧,在上课过程中参与和配合老师活动的情况怎么样,是否理解了老师设计相应教学环节的意义和目的;全面的评价一节课中孩子上课时的参与度高不高,在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这五大方面上的表现是否达到了老师制定的目标,孩子的课堂表现是否符合孩子平时的水平,孩子对于这些活动或者玩教具是否感兴趣等等。只有理性地评价自己和孩子的表现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为家长指导孩子课后的康复训练提供可靠的依据。
六、做一个智慧的指导者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节AVT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听觉口语训练的结束,真正考验家长的时候才刚刚到来。在上完课后,家长已经对老师针对孩子的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和沟通五个方面制定的目标、开展的活动、教授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及孩子的表现有了清晰准确的评估。如果孩子在课上没有达成目标,这就要求家长在课后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使用老师教授的方法,科学有效地指导孩子在家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如果孩子在课上达成了所有的目标,家长回家后也不可松懈,要在这些目标的基础上适当地做些延伸和拓展,帮助孩子进一步提高。
臭臭今年3岁,他是小班的一名学生,虽然他的小课不是我带的,但我是他的集体课老师,对孩子和家长的情况都很了解,臭臭的妈妈就是个很好的指导者。每天来上学,妈妈都会要求臭臭向老师问好,并且要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臭臭在晨检时如果不专心,妈妈就会及时提醒他注意听讲,老师提出问题时,妈妈不是立刻重复,而是让孩子想一想,如果孩子不会回答,妈妈就会把老师的问题重复并进行解释,引导孩子回答。在放学来接孩子时 ,我也经常听到妈妈问孩子早上在学校的表现,及时鼓励孩子。有时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安排放学后的学习和活动,并在放学的路上和回家后给孩子输入大量的语言,和孩子进行符合孩子程度的对话,尽可能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增强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本就聪明伶俐,在老师和妈妈的指导和训练下,语言越来越丰富,进步越来越大,但是妈妈从不松懈,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指导孩子。
我相信还有很多家长也能认真学习老师教授的方法,积极配合老师,理性评估孩子的水平,科学的指导孩子在家中进行训练。我为家长们的执着和坚持而感动,也希望更多的家长向他们学习,为了孩子的明天再付出一点,再努力一点。要知道,幸运永远不会辜负努力的人,未来的你会感谢那个曾经努力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