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的思考
排队是一件非常常见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班的排队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现象:每次排队,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往前挤,导致场面很混乱,对于新教师的我,更是头疼。
为什么孩子们会往前面挤?第一,这个年龄阶段(4岁左右)的孩子,模仿占主要的学习方式,平时看见老师在前面指导孩子排队,他们会迫不及待想要做老师做的事,一旦有机会站到前排,就会不自觉地学老师给学生排队的样子。如果他(她)做的得当,老师会表扬这个孩子帮了老师的忙,这无形中强化了孩子往前排冲的行为。此后,孩子们就会争着站到前面。第二,前排的孩子受老师关注的几率也大一些,老师很容易注意到前排孩子的行为,即使是一个非常细小的动作,都有可能受到老师不同程度的关注。第三,站到前排,无论参与什么活动,都有可能是第一个尝试。比如,我们排队去感统室做运动,前排的孩子就很容易第一个参与活动。这对爱玩的孩子来说,比任何其他强化物都有效。第四,站在前排,有任何变化都是最先知道的。能够最先知道接下来发生的变化,我们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孩子也是。第五,站到前排,视野就会宽阔一些,会给人舒服的感觉。相信我们大人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出去旅游,我们会尽可能走在队伍前面,这样我们就可以尽览美景。
“如果他们能够有秩序地排队就好了。”我心里这样想。于是,我开展了一节活动课:我来排排队。在课堂上,孩子们觉得这是个游戏,根本没有人觉得站在最后一个有什么不好。我心想,原来排队这么简单。不料,到正式排队的时候孩子们又是一番争抢。后来,我又在课堂上试,他们果然又很遵守规则了。仔细分析,为什么孩子能在课堂上表现很好,一到运用的时候就不行了呢?第一,对比发现,课堂上我把排队设计成好玩的游戏,游戏是轻松的,他们感兴趣,所以就愿意按次序排队;但是课下的时候,我们排队是为了上厕所或上下楼,是有任务的;第二,前排的孩子忽然被拉到后排了,前排的优越感没有了,当然会显得不适应。
因此,我不再急于让他们马上就按秩序排队,而是在课堂上试了几次,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又试了两次,在有家长参与的时候试了两次。每次只要他们按次序排队我就特别郑重地表扬他们,最后感觉他们已经适应之后,才慢慢迁移到日常排队当中。
为什么排队以后,孩子就不会争抢了?第一,秩序感的建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则,这让我们做起事来会觉得比较舒服。当孩子建立起排队的秩序感以后,他们就形成了规则。孩子是最诚实的,如果没有利益相争,孩子是不会无故打乱自己的秩序。虽然最初孩子们还是会偶尔争抢,也是因为我们没有每次都按照这个程序来。比如,有时候班里有孩子请假,或者有家长的插入,打乱了孩子的秩序,他们就显得躁动不安,就出现了再次拥挤。就像我们成人偶尔因为加班或出差打乱了以往的生活秩序,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第二,前排利益的淡化。自从有序排队以后,我尽量不站在前面,而是走在中间或是队尾,尽量让每个孩子都离我很近。其次,我跟每一个孩子建立了属于我们的交流方式,比如手指对对碰、击掌等,让他们不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再次,班长可以走在排头,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站到排头,轮替下来,排头也就没那么神秘了。